我们不得不承认高杠杆股票配资平台,性萧条的时代正在快速降临,中国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前段时间我看到一个魔幻的新闻,复旦大学做了一个调查研究,根据他们的样本统计,中国50%的95后,一周的交互运动低于一次,其中14.6%的男性和10.1%的女性,在拥有稳定对象的情况下,过去一年时间竟然完全没有交互运动。
如果复旦大学的统计你不太信,那可以再看下资本提供的数据,国内某强身健体药(你懂的),2024年销量大幅下滑7.7%,这已经是他们连续3年销量大跌了,公司负责人表示从业几十年从未发生过如此魔幻的现象。
还有国内某伟大产品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云南某公司,他们明确表示:那种小药丸去年销量大跌了13.17%,库存积压了整整2400万片。
如果这些数据还不够有说服力,那还有结婚率下滑、520情人节消费大幅下滑、酒店业务遇冷、电商平台鲜花销量大跌、安全用品销量明显下滑……等等,所有的现象都在告诉我们一个客观事实,那就是——中国已经事实上进入了全民性萧条的时代。
但更有意思的是,一边是年轻人极力压制自己的欲望,另一边却是部分行业出现了史诗级的大增长,比如说硅胶玩具制品,2024年中国做硅胶玩具的企业数量高达103.29万家,累计创造了1794.3亿人民币的业绩,是整个电影行业的4倍有余。
还有擦边直播、短视频、某些特殊网站,播放量和利润率也均达到了历史极值。
看到这两个魔幻的现象放到一起对比,很多人就不能理解了,为什么会发生如此诡异的事情?其实答案日韩早就告诉了我们。
先说日本,大家都知道,日本是全世界闻名的风俗产业大国,他们风俗产业的产值顶得上国家所有的军费开支,每200个日本女性里面,就有一个从事着特殊行业,这也符合大家对日本这个国家的普遍认知。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日本还是全世界交互运动最保守的国家之一。
2004年,英国某小雨伞公司在全球41个国家和地区做了一项调查,最后结果显示,法国人一年要运动137次,香港人要运动79次,而日本人却只有46次,排名倒数第一。
还有2018年,日本厚生省隐秘的做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日本18-34岁的女性,有39%从来没有进行过相关运动,至于男性这个数据则是36%,均处于世界倒数水平。
根据日本某橡胶工业株式会社的统计,日本人每个月交互运动的次数只有区区2.2次,在整个亚洲国家里都能排名倒数第一。
也就是说日本一方面是全球著名的风俗产业大国,无论是录像制品、漫画书籍、实地业务,全都处于历史繁荣时期,但同一时间,他们的年轻人却完全不愿意找真人进行交互运动。
这和我们国内的现象是不是非常相似?
还有韩国也是类似的情况,有数据统计,韩国的风俗人均消费能力高居世界第一,遥遥领先于第二名日本,他们的风俗产业从偶像选拔到实地业务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之前传出的N号房事件就能看出韩国这个产业的无比繁荣。
但有意思的是,如此喜欢风俗业务的韩国人,恋爱率、结婚率和生育率却全都是世界倒数第一,韩国男性和女性均不愿意找现实中的真实伴侣去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这和日本的情况几乎完全一致。
为什么日韩两国会同时出现这种诡异的现象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两个国家都爆发过轰轰烈烈的女权运动。
日本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女权运动达到了历史最高峰,当时的日本女性社会地位极高,出去逛街最少要有三个男人跟着,一个负责打车,一个负责请客吃饭,另一个负责购物消费,也就是著名的“三个钱包”现象,即:车夫、饭票、ATM。
而且她们不会找三人中任何一个结婚,因为她们真正喜欢的还有一个所谓“本命”,也就是说那个年代的日本女性同时拥有4位男朋友是很常见的事情。
他们不仅要日本男性提供情绪和物质支持,还对于维护自身权益十分敏感,比如说在电车上有人碰了一下自己,她们就报警说性骚扰,骂别人是“痴汉”,再比如说在办公室上班,有同事多看了自己几眼,有男上司晚上给自己发工作邮件,她们就会举报这些人侵犯个人权益,索要巨额的赔款。
这样操作的人多了,就让日本人发明了女士优先车厢来对男女进行物理隔离,同时,某些公司甚至将男女分区域办公,以避免大量的投诉举报事件。
经过这样的操作之后,日本男性就掌握了新时代的生存法则,如果在电车上被一个日本女性举报骚扰,他们不会选择争论,更不会选择默认,而是立马动手反击,以争取获得互殴的处理,这样他们的损失可能会更低。
而且随着日本女性择偶要求的不断提高,日本男性经过成本核算之后就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不婚不育,集体躺平。
从而诞生了平成时代的宅男现象,对于他们来说,既然结婚的成功率和收益率都非常之低,那么与其做一个时刻满足女方需求的“正常人”,倒还不如直接承认自己就是一个“废物”。
所以日本男性用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来对抗了日本国内的女权运动,最后导致日本的女权运动消失得悄无声息,因为日本女性连争论的对手都找不到,不管她们说什么,日本男性都是躺平不关他们事,面对这样的对手,再强的攻势也无济于事。
至于韩国,他们则走了和日本完全不一样的道路。
日本人选择的是沉默不合作,用时间抹平女权运动的攻势,而韩国人则选择的是魔法对轰,不管韩国女性提出任何诉求,他们都会要求男女平等,一视同仁,比如说男性服兵役,他们也要求女性一起履行义务,再比如说出去吃饭,秉承着男女平等的原则,也是男女各出一半,你如果想要男方请客,他们就会说你违背了女权的基本原则。
甚至当韩国女性提出婚烟法不太合理时,他们还会直接反问:什么,你们不是说婚姻就是压迫嘛,那还修改婚姻法做什么?
通过这种正面对轰的方式,导致韩国男女关系空前紧张,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其矛盾激化程度应该是毫无争议的世界第一,所以韩国的恋爱率、结婚率还有生育率才会降到了世界倒数第一。
那咱们国内是什么情况呢?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内的男女关系其实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初代提出的妇女能顶半边天,让男女关系出现了短暂的平等发展期,那时候的中国女性受到了整个社会的尊敬。
第二阶段国内广泛的出现了一些家暴、性骚、歧视案件,让更多女性开始出现对平权的向往。
第三阶段则是普信男、钢铁直男、油腻下头男、爹味男、小仙女、女神大流行的时代,这意味着国内女权运动开启了全面反攻,想要争取更多的权益。
第四阶段则是目前的阶段,国内男性大体采用的是日韩相结合的方案,一方面是用躺平摆烂无声的抗议,这是日本方案,另一方面则是召集力量在网上直接对线,这是韩国方案,通过两种方案相结合的方式让战线出现了僵持期。
但这种僵持应该持续不了多长时间,因为最近几年出现了几个标志性的事件,一个是重庆胖猫事件,另一个是大同订婚强奸案,还有一个就是最近发生的武大图书馆诬告事件。
表面看这些案件都让部分女性获得了利益和短暂的胜利,但实际上会极大的损耗男女之间基本的信任,国内除了一些极端的女权主义分子之外,其实还有大量真正追求平权,追求独立自主的新时代女性,她们想要组建一个平等和谐的家庭,想要找到一个共度余生的对象,但是在这场大的战役对轰之下,战场的余波也让她们深受伤害。
至于国内的男性朋友,当交互运动相关的产品消费大幅下滑,当硅胶和线上娱乐业务大幅增长,这实际上就是在告诉我们一个扎心的真相,那就是——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他们已经主动放弃了男性的责任(娶妻生子,族群繁衍)。
因为现实告诉他们,这份责任有点过于沉重,当代价超出收益,他们就会抑制冲动,不再去取悦异性,而会选择用更低成本的方式来寻求刺激,这就是某些直播和短视频爆火的真正原因。
为什么有些男性会沉迷于在那种直播间打赏?因为在现实中男女关系他们已经很难掌握主动权,甚至成了某些人口中带有贬低意味的舔狗,但男性追求控制欲的天性是不会轻易改变的,所以花几十块钱,几百块钱,让那些主播为他们定制一些交互服务,这样也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总而言之,当性萧条的时代正式来临,这说明男女双方的博弈已经基本进入到了一个“沉默的对峙期”,最后这场社会矛盾引发的大争议,恐怕只能用漫长的时间来抹平。
实盘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